近日,神木市医院介入科成功为两例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患者实施药物涂层球囊动脉扩张成形术,术后患者恢复良好,现已康复出院。这是我院首次开展该术式,也是我市首例药物涂层球囊技术成功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该项技术既开通血管又避免了在患者体内放置支架,为下肢血管缺血治疗的“后支架时代“带来了新方法。
案例一
家住马镇镇的王大爷,今年64岁,间歇性跛行两年余,曾就诊于北京中日友好医院,因“下肢动脉闭塞症”行左侧股动脉支架植入治疗。20天前,出现双下肢胀痛不适、行走困难的症状,随即到神木市医院就诊。血管CTA检查提示:右下肢动脉多段发生官腔狭窄,左下肢动脉支架植入术后:髂总动脉支架旁壁间血肿形成,股动脉中段支架植入口前管腔狭窄。下肢血管超声检查提示:双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初步诊断为双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
针对王大爷的病情,介入科孙胜利主任组织科室进行讨论分析,最终制定出合适治疗方案:实施介入动脉腔内成形术——药物涂层球囊(DCB)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2019年3月31日,经科室讨论并积极做好术前准备,介入科孙胜利主任医师、任世福主治医师和李正卿主治医师等组成的医疗团队为患者进行实施药物涂层球囊动脉扩张成形术。
术中,药物涂层球囊被缓缓送入王大爷血管内,药物成功释放到病变血管内壁,该药物能有效抑制血管内膜的增生,从而提高远期通畅率。术后,王大爷下肢疼痛等缺血症状消失,动脉搏动恢复,经过出院后随访,无复发迹象。
案例二
此番接受新术式的另一位患者为一63岁女性,因“双下肢疼痛伴无力两年“入院,行走10米左右便会出现双下肢疼痛、无力明显,以致不能行走。既往合并有“高血压3级史”20余年。下肢血管超声检查提示:右侧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
介入治疗团队为患者作了详尽的术前分析——患者一般情况可,若采用单纯的普通球囊血管成形术(PTA),一年的通畅率不足60%,若采用PTA+支架植入术,一年的通畅率也只有80%左右,如果支架闭塞,后续的治疗将变得异常棘手;而采用DCB血管扩张成形后通畅率可以比肩支架植入但不会留下金属异物,如果后期血管再次狭窄可以反复操作。
手术由孙胜利主任医师、任世福主治医师和李正卿主治医师共同完成——先穿刺股动脉,普通球囊将狭窄血管充分扩张,之后应用药物涂层球囊将涂层紫杉醇扩散到狭窄血管的内膜和中膜,从而抑制血管内膜过度增生而再次狭窄。术后第二天,患者下肢皮温转暖,疼痛完全缓解行走恢复正常。
孙胜利主任介绍:和普通球囊相比,药物涂层球囊最为特殊的一点就是它可载药并能在病变部位以短暂的贴壁时间释放有效治疗浓度的药物。在治疗关节部位血管病变方面,药物涂层球囊和普通球囊以及裸支架相比,能更为持久地保持血管的通畅,减少再狭窄的发生率。此方法创伤小,恢复快,未来将使更多患者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