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神木市医院骨二科成功救治一名年仅9岁的急性血源性骨髓炎(acute hematogenous osteomyelitis, AHO)女童。 该患儿突发高热,左小腿近端肿痛,血培养结果显示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骨二科团队通过早期精准诊断、阶段综合治疗,包括敏感抗生素应用、分期手术即骨开窗引流、VSD负压吸引和抗生素骨水泥植入等体系化治疗策略,最终使患儿转危为安、康复出院,目前已密切随访1年无复发,成功治愈。本例的成功救治标志着我院骨科在小儿骨感染治疗领域又迈出了新的一步。
病情摘要:患儿为9岁女孩,因持续高热伴左小腿疼痛肿胀入院。查体时发现左胫骨近端局部红肿热痛,关节活动受限。实验室检查显示血液白细胞计数升高,C反应蛋白(CRP)等炎症指标显著异常。结合患儿症状与体征,骨二科医生高度怀疑其为小儿急性血源性骨髓炎。急性血源性骨髓炎是儿童常见的严重骨骼感染,如果不能早期识别并及时治疗,可导致骨组织破坏、关节损伤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为尽快明确诊断和病原菌,骨二科团队立即为患儿安排了左膝关节的MRI影像检查和血培养等相关检查。MRI结果提示左胫骨近端骨髓炎改变,血培养在入院后第2天报告分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证实了医生的判断。
治疗过程:
第一阶段:及时精准的抗生素治疗。 明确致病菌后,医生立即选用针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敏感抗生素静脉抗感染治疗。充分、及时地应用有效抗生素对于急性骨髓炎的早期控制至关重要。本例患儿入院后即开始有效抗感染治疗,连续3天的静脉抗生素使患儿高烧很快退去,疼痛和红肿等局部症状明显缓解。
第二阶段:病情反复及时外科干预。 第4天时患儿体温和CRP指标再次上升,局部肿胀疼痛加重,复查核磁提示骨脓肿形成。骨二科团队依据治疗指南果断地为患儿实施了紧急骨开窗清创引流,术中彻底清除胫骨近端的脓液及坏死骨组织,并植入VSD负压封闭引流装置进行引流冲洗。术后持续负压冲洗及吸引10天,骨感染得到有效控制。
第三阶段:抗菌素骨水泥植入巩固治疗。 感染控制后,团队为患儿实施计划内二次手术,拆除VSD装置,并于原感染腔隙植入抗菌素骨水泥。抗菌素骨水泥可在局部持续释放高浓度抗菌药物,清除残存病菌,有效防止其复发。为促进功能恢复,避免膝关节僵硬和股四头肌萎缩,术后第二天即指导患儿开展膝关节全范围活动训练及完全负重行走,患儿依从性良好,关节功能迅速恢复。
第四阶段:出院巩固与随访评估。 在系统性治疗后,患儿症状完全缓解,C反应蛋白、血沉等炎症指标恢复正常,术后两次血培养均为阴性。根据治疗指南,出院后继续口服抗生素巩固4周,术后不久,患儿顺利重返校园,恢复正常学习生活。定期随访无复发迹象,左膝功能正常,生活恢复如常。术后第9个月,行抗菌素骨水泥取出术。至目前术后满1年,患儿健康状态良好,未见复发,达成临床治愈标准。
患儿家属感慨地说:“孩子当时每天都高烧不退,我们真的非常焦急,尤其是听说这种病如果没有及时治疗,很容易复发,甚至发展成慢性骨髓炎,导致迁延不愈、关节损伤甚至终身残疾,作为父母我们特别担心后果不堪设想,是神木市医院骨二科的医生们救了我们女儿。他们不仅及时控制了感染,还根据孩子的康复节奏制定了科学的康复方案,细致指导孩子逐步恢复功能,每一次查房都耐心观察病情变化、不断调整治疗措施,始终坚持到最后。如今孩子已顺利返校、学习生活如常,再也没有复发,作为家长我们感到无比欣慰和感激!”
结 语:儿童急性血源性骨髓炎的发病率是1-3人/10万,精准快速地诊断、锁定致病菌及体系化治疗对于成功治愈至关重要,否则急性可导致脓毒血症危及生命,转为慢性则迁延不愈,成为慢性骨髓炎,骨质破坏,导致关节功能障碍,终身残疾,给患儿及其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及精神负担!该患儿的成功救治充分体现了在小儿血源性骨髓炎领域早期准确诊断和综合治疗策略的重要性。骨二科团队在患儿入院后第一时间完善MRI和病原学检查,迅速明确了诊断和致病菌,为后续制定精准治疗方案指明了方向。同时,依据致病菌及时选用敏感抗生素对控制感染起到了关键作用。抗感染治疗3天病情出现反复,骨二科团队依据指南,严密监测、果断决策,在恰当时机实施手术干预,清除了深部感染灶。 本例治疗过程中采用分期手术:骨开窗引流、VSD负压引流技术与抗生素骨水泥的联合应用;以及术后早期负重与关节功能训练,为患儿创造了完整康复条件,是本次救治的重要亮点。儿童急性血源性骨髓炎作为骨科领域治疗难点之一,需多学科协同、精准评估和科学干预。收治此类患儿不仅依赖扎实的专业知识与技术能力,更需要勇气、责任与担当。神木市医院骨二科将以此为范例,继续提升诊疗水平,为区域儿童及骨科病友们的健康保驾护航!


